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人物专访——名誉会长赵鹏林接受中共广东省委南方杂志采访

发表时间:2020-08-25 10:51来源:中共广东省委南方杂志

       8月10日,首任会长、名誉会长赵鹏林接受了中共广东省委南方杂志记者的采访。采访中赵会长畅谈了带领团队“把深圳走过的路告诉雄安”,按照习总书记为雄安确立的“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发展定位而不断奉献着、拼搏着。

采访内容如下:

       2017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在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雄县和安新县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


  从那时开始,数以万计的建设者来到雄安。其中,一群来自特区的逐梦者显得尤为特别。

30多年前,赵鹏林来到热火朝天建设中的深圳经济特区。罗湖交通枢纽、深圳地铁、西部通道、市民中心……他参与了这些年来深圳几乎所有大规模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先后担任过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市轨道办主任等职务。


    “经历过深圳特区早期的情况,同是白手起家,我对雄安的体会更加深一些。”今年67岁的赵鹏林最初作为公共交通方面的专家参与新区前期规划的评议工作。新区建设开始后,受河北省的邀请,已经退休的他开始担任起新区管委会主任特别顾问。“河北省的朋友听说我搞过大项目,就给我开了很高的工资要我来当总指挥。我拒绝,说给你们当个顾问还可以。只要你们用得上,我义务给你们服务。但一定要来去自由。”赵鹏林说。


  但到了新区以后,他就再也不能“来去自由了”:“实际上根本不可能,事情太多,一个人干不完。一开始有十几个全国各地来的年轻人跟着我,后来这个队伍越来越大。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他从市轨道办、市地铁公司组织起成建制的专业团队驰援雄安建设。

在雄安,团队大部分时间按“5+2”“白+黑”的节奏开展工作。赵鹏林既是专家顾问,又直接领导了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一个项目是修高铁站,80多个亿。那么多的钱,他们都没见过,突然要你花掉,就需要有人来拍板。”

就这样,他领着一支团队,全面推进了雄安新区交通总体规划、雄安站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以及本地团队孵化等工作。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雄安成立起快速轨道公司,初步建立起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团队。他们还根据深圳经验,为雄安设计包括小汽车申购与停放、外地车辆管理、公交补贴与价格等成套交通政策体系,成为雄安交通事业的“顶梁柱”。


  这个“顶梁柱”不仅是实际工作中的,更是大家心里面的。不少来自其他地方的铁路工作者,来了就不愿意走。赵鹏林劝他们:这里也不给你们发工资,你们回去吧想让他们回去,他们却认为可以在这里接触到最前沿、最先进的经验。而每当一些年轻的干部甚至领导遇到困难、心情不好,或者在方向上迷失,他们也喜欢找赵鹏林来交谈。“我会跟他们讲讲当年的深圳,告诉大家当年的深圳比你们还难,你们干的比我们当年好多了。这样他们的心里就平静了”赵鹏林说。在工作中、生活中,他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大家的老师。

  设立雄安新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在新区建设之初,总书记亲自为雄安确立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发展定位。

未来的城市长怎么样?赵鹏林把他多年的思考和研究都带到雄安、施展在雄安。在他看来,雄安建设有三大逻辑:大背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牛鼻子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关键是破解“大城市病”。这不仅是雄安的课题,也是包括深圳在内所有中国城市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


    “我去过洛杉矶,16车道的大马路,依然堵车。”过往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却偏偏找不到“人”的位置。“我常说,修铁路就是建城市。但我们不能为了车修路,而是要去为人建城。” 赵鹏林认为,必须从体制机制上着手,从规划上确保区域协同、绿色发展,推动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和城市治理体系迈向现代化。这正是他和他的团队在雄安的工作主题。

作为雄安新区交通规划的“操盘手”,赵鹏林制定出著名的“8090”指标: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同行绿色交通出行比例达到90%。这个标准高于深圳,也高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是真正的“高点定位”。


  为此,深圳团队经过和铁道总公司、北京大兴机场和沿线各地的沟通,对初期规划进行了修改:在雄安站建设中,吸收深圳福田、北站建设的经验,布局火车、地铁、公交和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在原本的总规网中增加建设R1线,让北京大兴机场快线延伸到雄安,实行随到随走的地铁化运行。未来,雄安的地铁可以开进北京,直接和首都地铁网连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群共同生长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在雄安的任务,就是一边学习,一边回馈40年来全国人民对深圳的帮助。”赵鹏林对记者强调。


  这些来自大城市的工程师们纷纷走进田间地头。这支团队租住了一家院子,大家一起在院子里种菜、锻炼。用赵鹏林的话来说,这里是“饭菜管够”,他们的团队过起了“共产主义生活”。久而久之,这个小院子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为了深圳建设者在雄安的落脚点。几年下来,深圳各区党委政府、市国资委、财税部门以及十几家来自深圳的企业团队,都曾在这里落脚,形成了为雄安建设贡献的深圳力量。


  到了周末,团队成员还会去乡亲们家里去拉家常,摸摸他们对新区建设和搬迁政策想法。这种常态化的调研,构成了新区交通政策制定的坚实基础。展望雄安未来,赵鹏林还有更远大的想法:我们的人要走到每个社区、每户家里,收集他们常走的路线,以此为基础制定公交的线路和票价。到那时,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倡导市民过绿色生活,订立绿色公约,同时还能为每家每户都提供最快捷、最便宜的出行方案。